首页羌族羌族文化

羌族的族称族源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hzf 发布时间:2013-07-21

羌族历史悠久,可溯源于3000多前年的古羌人。羌人中的一支约在春秋、战国时从甘肃、青海地区络绎迁居于岷江上游一带生息繁衍,与当地居民相融合,逐渐形成为今日的羌族。

羌族自称“尔玛”(xma)、“尔麦”(xma)或“日玛”(zma)、“日麦”(zme),这是同一名称在不同地区的语音变化,意为“天之子民”。历史上因时代、地域的不同,羌人又被称之为“姜”、“羌”、“氐羌”、“羌戎”、“西羌”等。

羌人曾是古东方大族,形成于青藏高原地区。

“姜”、“姜姓”部落集团,是羌人最进入中原的一个分支,是古中原的地区最着名的民族共同体之一,从传说时代的“三皇五帝”至春秋战国之际,“姜姓”族群在中原政治、经济等领域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华夏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汉书·西羌传》载:“西羌之本……姜姓之别也。”是西羌之一种。实际上,“姜”、“羌”本是一字,因姓氏称之“姜”,为族名称之“羌”。因“姜”、“姜姓”族群在中国上古时期显赫的历史地位,汉晋史家是有此论的。

传说姜姓始祖为炎帝,其最初分布于中国西部地区,活动中心在今陕西渭水上游,与黄帝族邻。《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为姬,炎帝为姜。”《左传·哀公九年》也载:“炎帝为火师,姜姓其后也。”后东向进入中原地区,在今河南及河南、河北、山东交界地区获得空前发展,成为黄河流域几个着名的部落集团之一,也是羌人进入中原地区的先驱。

“羌”、“氐羌”。关于“羌”的文字记录见于商代。殷商甲骨文中记录了大量有关“羌”和“羌方”活动。

从甲骨文关于“羌”和“羌方”活动情况看,商代羌之疆域广大,大致据有今甘肃省大部和陕西西部、山西南部及河南西北一带,是商王朝“四邦方”之一。着名族群有“北羌”、“马羌”等。其经济生活仍以畜牧业为主。后羌人加入周武王推翻商王朝的联军。《后汉方·西羌传》说:“及武王伐商,羌髳率师会于牧野。”这里的羌当指的是就是这部分羌族。他是夏之遗民,或同姓族群,这是仅次于商王朝的又一政治、军事集团。

“氐羌”之名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献。《山海经·海内经》说:“伯夷父生西岳,西岳生先龙,先龙是始生氐羌。氐羌,乞姓。”《逸周书·王会解》说“氐羌以鸾鸟”。孔晁《注》云:“氐羌,地。羌不同,故谓之‘氐羌’;今谓之‘矣’。”如是,羌是大名,氐是羌中的一种,因羌的种类很多,所以称氐为“氐羌”。据顾颉刚考证认为,氐羌同为姜姓,即同出于炎帝。童书业更进一步论证:‘姬姜’似即‘氐羌’。‘姜’之即‘羌’……‘姬’之即‘氐’。如是,氐羌实为共同种,盖其后进,是有此称。至汉晋以后,氐羌逐渐分流,成为介于华、羌之间的又一民族。

戎、羌戎。周文献中常以戎概称西方非华夏文化圈内诸族。如《礼记·王制》:“……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又《大戴礼记·千乘》载:“……西辟之民曰戎,劲以刚。”考戎当为炎黄族群之后进者。顾颉刚认为:“晋、秦诸国周围都是戎、狄。这就是说在今山西、陕西南省境内生活于戎、狄文化的,远较生活华夏文化的为多……”戎里也有姬姓的,也有姜姓的,使我们知道姬姜诸姓本出于戎。蒙文通还考订:“秦即犬戎之一支”;“秦之为戎,固不自疑”。见于史载的“戎”族群,先后有“犬戎”、“姜氏之戎”、“允姓之戎”、“申戎”、“陆浑之戎”和“义渠”等。从发展水平上说,他们是介于姜、羌之间的类型。任乃强指出:“羌语中,适于耕种的河谷叫戎……羌与戎的区别,就是牧与农的区别,华族化与非族化的区别。”经春秋、战国之世,诸戎多融合到秦、晋诸国中。

西羌。氐羌族群世居西方,进入中原的姜羌族群逐步转入农业经济,成为华夏族的一个组成部分。而留居原地者依然保存其经济和文化传统,广布于我国西北、西南地区。因此,汉晋史籍又常称之“西羌”。西羌族群甚多,史载“凡百五十种”。在今甘肃、青海、陕西地区的有:先零羌、烧当羌、钟羌、勒姐羌、当煎羌、罕羌、且冻羌、沈氐羌、虔人羌、牢姐羌、卦养羌、彡姐羌、烧何羌、巩唐羌、当阗羌、滇那羌、黄羝羌等。在今新疆则有西夜、蒲犁、依赖、无雷、葱芘、白马、黄牛、阿色等。西藏有发羌、唐牦;内蒙古有南山羌。而西南地区则有牦牛羌、白马羌、参狼羌、青衣羌等。历唐宋之世,他们多融合于汉族,或演变为藏缅语族诸民族;惟有岷江上游地区的羌族生息发展至今。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