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民族工艺工艺文化

造型艺术之书法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连翘 发布时间:2011-11-18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线条的组合、变化,以汉字的用墨用笔、点画结构、行次章法等造型美,来展现创作主体的审美情操,从而达到美学的境界。

从某种意义上讲,书法艺术与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但是,作为一门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仍然可以把书法艺术划归于实用艺术。尤其是因为绘画、雕塑侧重于再现,而书法侧重于表现,因此可以将书法划归表现性空间艺术的实用艺术类中。书法最初只是用于人们书写文字的日常活动,只是发展到后来才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样式。当然。由于今天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已经很少使用毛笔来书写普通文字,使得书法的观赏性越来越取代实用性,书法作为一门表现性艺术的作用日益突出。近年来,除了传统书法所指的毛笔书写艺术外,硬笔(包括钢笔、铅笔、圆珠笔、粉笔等)书法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逐渐发展成为书法艺术的组成部分。

书法是建立在写字基础上的艺术。书法艺术同汉字的发展密不可分。据考证,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代,刻在龟骨、兽骨上的 “甲骨文”,就是以象形为基础的汉字,奠定了书法艺术的一些基本要素。商周至战国时代的“金文”脱胎于“甲骨文”,并且渐趋齐整雄伟。秦代统一了文字,由大篆变为小篆.所见书迹有泰山、琅琊、碣石、会稽等地的刻石,以及竹简、刻符等,风格端庄,形体更加匀润流畅。汉代出现了雄浑豪放的隶书与自由飞动的草书。魏晋时期,是书法艺术繁荣发展的时期,楷书、行书、草书等各种书体更加齐备和完善。由于这一时期,思想开放,追求玄远淡薄的人生境界,形成历史上独具一格的美学追求和文学风气,被成为“魏晋风度”,它影响着书法的发展,形成了一个时代的总体倾向,书法史学界称之为“尚韵书法”,并且涌现出王羲之、钟繇等成就卓著的书法大家,对后世书风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代是书法艺术的鼎盛时期,谨严的社会观念渗透到士人书法中,形成了一定书艺倾向,楷书的成就达到高峰,被称为书艺的“尚法”时代。但在主流文化之外,还有一些张扬着个性丰采的书家,他们藐视法度,书法狂放,自由开张。如张旭、怀素等。宋代书法注重书家感情个性的发挥,追求自由的个性表现,故有“宋人尚意”之说,出现了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具有各自独特的风貌。元明清书法上承古意,个人风格更加鲜明多样,是书法艺术发展史上具有新的起色与繁荣的时代。总之,中华民族的书法艺术,从远古的殷商算起,经历了秦汉的辉煌,魏晋的风韵,隋唐的鼎盛,宋元的尚意,明清的延续,直到现代的普及和发展,真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今天,书法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振兴局面,并且逐渐走向世界,影响遍及日本、朝鲜及东南亚各国。

从上述书法艺术发展简史可以看出,中‘华民族书法艺术随时代发展,也体现出各种书体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总体上讲,汉字书法可以全为五种书体,即: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篆书,又有大篆、小篆的区分。广义的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小篆又叫“秦篆”,秦统一天下后在全国推行,小篆字形规整。隶书,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隶书横笔首尾方中带圆,转角处多呈方折。楷书,也叫正楷、正书或真书,特点是字形方正,笔画平直,风格古雅,整.齐端庄。行书,字形流畅飞动,刚柔相济,富有很强的表现力。其中,侧重于楷法的行书叫“行楷”,侧重于草法的行书叫“行草”。草书,始于汉代,最早是由隶书演变而成的“章草”,后来又发展成为一般所指的草书即“今草”,唐代张旭、怀索更创造了独具风格的“狂草”。

书法艺术的基本技法和表现形式。主要是用墨、用笔、结构、章法、韵律、风格等几个方面。

书法的“用墨”,也叫墨法,指墨的对.线条墨色浓度、渗化程度的有效控制。这样可以使得线条的色泽有所变化。形成如浓淡、枯润等外观感受。在宋代以前,人们对于墨法的追求是比较简单的,或浓重拙沉。或清润华丽,后来由于水墨画的勃兴,水墨山水的用墨标准进入了书法领域,书家对墨色的自觉意识得以加强,用墨讲究变化,形成不同的用墨风格,艺术感染力也随之加强了。如明代董其昌常用淡墨,章法疏朗,风格玄淡;唐代颜真卿的楷书多用浓墨。端庄厚重,气势雄浑。

墨法的一切附丽于线条,而决定线条质感的主要是笔法。笔法也就是书法的“用笔”,是指行笔的方式、方法及其所产生的效果。中国书法主要用点画表现,所用工具主要是尖锋毛笔,因此,正确的执笔和运笔的方法十分重要。执笔的高低、轻重,运笔的急缓、方圆,笔锋的藏露、顺逆,点画的长短、粗细,笔法的力感、质感等,都需要精到用笔才能实现。宋代米芾称他自己的“刷”字,称蔡襄是“‘勒”字,黄庭坚是“描”字,苏轼是“域”字,形象地概括了不同的用笔方法。

书法的“结构”,即书法的线条的和谐搭配,以及字的大小、线条的疏密、字形的斜正等。只有线条之间完成自己的富于美感的协作,才可能在字法方面取得审美客体真正的美学意义的实现。由于书家风格不同。书法字体不同,因而书法结构呈现出多彩多姿的景象,或端庄稳健,或结体谨严,或开张放纵,或秀美稳婉。但无论何种书体或风格,其结构都顺应自然之美,完成心灵与自然的和谐共振。书法的结构的作用原理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线条的运动方向;线条对于空间的分割;分割的空间之间的平衡。

书法的“章法”,是指作品的总体布局,即整幅字在行次布局中应当错综变化, 疏密相宜,苦心经营,具有节奏的气势,从而体现出整幅作品内在的神韵。章法涉及到 整个作品的大小、长短、收放、停留,以及点画轻重、字体结构等方面内容。但章法的深层理解应该将其放到所在时代的具体环境和哲学理想当中.,对于草法的认定是没有一定之规的。

书法的“韵律”,主要指笔画和线条的动静、起伏、枯润等变化,这种韵律来自于书法作品中线条整体形成的生动气韵,如王羲之行书线条的中和,董其昌行草书线条的清淡等,都构成了书法艺术不同韵律类型。书法的韵律制约着书法的情感体现,它是具有不确定性的。韵律渗透于线条,融贯成清晰的(视觉上)而又朦胧(心理上)的物化的东西,欣赏主体通过对它的审美理解完成对于书法艺术的深层认知。书法的“风格”,则是指作品的整体的艺术特性,以及由此而表现出来的书法家不同的艺术个性,它是由用笔、用墨、结构、章法、.韵律等共同形成的艺术效果。书法艺术的风格类型多种多样、不胜枚举,包括含蓄、古朴、豪 放、雄浑、秀丽、稚拙等多种风格。人们常说的“颜筋柳骨”,就是对唐代著名书法家 颜真卿、柳公权书法作品不同风格的评价,前者笔画刚直、浑厚丰筋,具有整齐大度的美;后者结构紧凑、骨力劲健,具有刚健有力的美。因此,中国的书法,不像其他民族的文字,停留在作为符号的阶段,而是走上艺术美的方向,成为表达民族美感的工具。这也可说是中国书法的一个特点。确实,书 法艺术在形式美中蕴藏着意蕴美,体现出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美学思想,体现出书法家的精神气质和美学追求,从而使一个个汉字仿佛具有了生命,使这些抽象的点、线、笔画,仿佛也成了一个有机生命体的筋、骨、血、肉,从而使实用的活动,升华到艺术境界,传达出我们民族的情感思想。《祭侄文稿》,是他为追祭以身殉国的侄子所写的一篇祭文,整篇结构开张,线条粗放,起运生动,富有自然之美,形成了这篇书法作品特有的艺术风格。

书法与文学、绘画、音乐、舞蹈、建筑等其他艺术门类又有着的密切的关系。但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它又具有自己特殊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规律。总的来说,书法艺术具有如下的基本特征:

第一,书法是线条和空间的组合。书法通过线条分割空间,达到和谐悦目的艺术效果。

第二,书法中具象和抽象相互交织。宗白华先生认为,中国的书法,是节奏化了的自然,表达着深一层的对生命形象的构思, 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线条语言完成的艺术形象既有现实具象的反映,同时又蕴涵着大量的抽象意义。第三,书法中蕴藏着浓郁的情感,并具有深厚的象征意义。书法创作是书法家运用这一点特定的表现形式,将自己的思想情感、精神气质到作品上的实践过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则体现出鲜明的自然天性和人格风采,具有浓郁的魏晋风度,笔势流畅,神态飞扬,淋漓畅快,含蓄有味,给人以变化莫测而有法度,清俊典雅而又活泼的美感,将艺术家兰亭集会的欢娱之情,洒脱气度与书法的风韵融为了一体。

展开全部内容
下一篇:实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