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民族医药苗医

苗医临床医学的发展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覃金娥 发布时间:2015-08-14

清朝,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刻本《永缓直录厅志》卷一“建置”中记有:“古三苗地,夏《禹贡》荆州地域,商荆楚鬼方地”。“苗人饮岩浆水,性寒,能解胎毒,无痘疹之患……苗中于水旱疾疾,亦知卜筮。”永绥,即现湘西自治州花垣县,是古苗崇山之地,是苗族聚居地,民间苗医多遍地苗药。

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贵州省黔东南张秀眉领导的苗族起义军中有黄平黄飘苗医为义军治刀伤和疾病的佳话。黎平苗医治毒箭射伤、毒蛇咬伤传为奇闻。

清光绪年间的《凤凰厅志》记载当地苗族“姜嘎”(药师)用药外敷,取体内弹片等异物。

伤寒发斑,苗人用外治法治疗。清吴师机1864年所著《理瀹骈文》一书中记载:“发斑用铜钱于胸背四肢刮透,于伤处用蛋滚擦此,苗人秘法也。”

湘西知名苗族学者石启贵先生(1896-1959年),从事苗学研究30多年。早在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就是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咨询,陪同时任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研究员凌纯声、芮逸夫调查研究湘西苗族。凌纯声、芮逸夫经过实地调查,撰写了《湘西苗族调查报告》一书,由商务印书馆于1947年公开发行。石启贵先生此后,又深入湘西苗寨实地调查,收集到大量的具有苗族特点的第一手资料,1940年,编写成《湘西土著民族考察报告书》。书中详细介绍了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生活、语言、民俗、医药、宗教信仰等。特别介绍了苗家的《奇验医药》。石启贵的《湘西土著民族考察报告》,生前虽然未付梓问世,原稿存在吉首县档案馆。但后人在政府的支持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出版。这部《考察报告》所载的资料基本上是上世纪30至40年代的苗族田野资料及馆藏文献资料。现将《考察报告》中有关苗医学的资料摘录部分,以证见当时的湘西苗医药情况。“土著苗族医生,苗谓‘匠嘎’。苗药称‘嘎雄’,大别之不外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四种。偶染轻微之病,苗医一般不用药物,先用手推或铜钱刮,亦属有效。若推拿无效,倘不得巳,方使用乡间土产草药。草药兼用木本、草本两种,少用市里药店之官药。因官药放存过久,正气散尽,性较平和,治难见效;纵见效而需日久。不如草药性质较烈,鲜药尤佳。故苗医治疗用鲜药,时间短而效速,人人乐用之。至于外科,苗医药疗效特好。常见落坎跌断手足者,接骨接筋,两用即愈。又有一种祧病法,一面用药服治,一面加以针挑,且可断根永不再发。”

清末到民国年间,湘西苗疆的苗医药较为发达,苗族民间“少用市里药店之官药”,他们“使用乡间土产草药(苗药)”。原因是“官药放存过久……治难见效,故苗医治疗喜用鲜药,时间短而效速,人人乐用之苗医的传统外治法在临床应用较为普遍。

在众多验方中,都体现了苗医内外兼治的特色。如在“治十二时血穴救方”中,注重发病时辰,时辰中血人何穴位,按“子时血人心臆穴、丑时血入朝阳穴、寅时血人井泉穴、卯时血人山根穴、辰时血人无心穴、已时血人风头穴、午时血人中原穴、未时血人蟾宫穴、申时血人凤尾穴、酉时血入并地穴、戌时血人背根穴、亥时血入空井穴。”苗医用时辰来考析病之根源,必须对症下药。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