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羌族羌族文化

古代的羌族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盼 发布时间:2014-01-03

羌族,是古代羌人的后裔。他们的先民,秦汉以来称“姜”、“羌”、“氐羌”、“羌戎”和“西羌”。他们自称“日玛”、“日麦”、“尔玛”或“尔麦”,其含义为“本地人”。

《说文解字》解释说:“羌,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根据有些学者的观点,羌的族源可上溯至五帝时代,并认为“羌”与“姜”通,所以,羌与姜姓的炎帝有渊源关系。一般而言,羌、羌人以及西羌,是中原人对西部游牧民族的泛称。随着中原华夏族势力的西渐,在汉族古籍中,羌人势力范围也随之西移。

上古时代,舜下令“三苗”人西迁,他们辗转至西北高原,与当地居民融合成为羌族。夏商周三代,他们又向四周发展,广泛分布于青海的黄河、湟水流域以及甘肃的大夏河、洮河流域。

春秋战国之际,羌族社会的大踏步发展,受益于“无戈爰剑”。据《后汉书?西羌传》,“无戈爰剑”为秦国拘执为奴,后逃脱藏匿于山洞,因传有“景象如虎”的遮护而在追捕他的秦人的火焚下幸免于难,羌人深信他有神灵保佑于是就推举他为首领。他教授羌人从事农耕和畜牧,形成部落首领的传袭制度,促进了羌族人口的增长和部族的团结。“无戈爰剑”的后裔繁蕃,由于受不断扩张的强秦的挤压,他们分别向西、西南、南、东南迁徙,发展成以武都羌、广汉羌和越巂羌为核心的多支羌人部族。学术界一般认为,他们是西南藏缅语族17个少数民族的先民。尽管藏缅语民族口传文学中有大量关于民族迁徙的叙述,但此次羌人迁徙是具有确凿文字证据的最早记录。

到了秦代和两汉,羌人部族更加活跃。他们的北进和东移,以及与匈奴交通联结,对西部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西汉大军深入湟水流域,对羌人采取了以军事打击与政治瓦解相结合的策略,随后又在这里设政建制和屯田驻守。西汉和东汉,还设置护羌校尉,负责管理羌人部族事务。后来,东汉与羌人发生了旷日持久的战争,一方面,羌人起义加速了东汉王朝的覆灭,另一方面,大量羌人渐次融人到包括汉族在内的其他民族之中。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最为激烈的时期。在此阶段,包括羌人在内的许多少数民族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在战乱流徙与政治迁移的双重压力下,大量羌人融入以汉族为主的多个民族。

隋唐间,羌人部落在强盛的吐蕃王朝与唐王朝之间周旋。随着吐蕃势力的东渐,川、甘、青、藏、滇结合部的许多羌人部族逐渐藏化。唐、宋王朝对之实行较为松散的羁縻制度,元、明、清王朝对之实行土司制度,后来清王朝为强化统治,在边疆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在汉、藏历朝政权的争取与进逼之下,从东西两个方向,经过千余年政治、文化、宗教诸方面的持续影响,羌人的势力范围逐渐萎缩。

上世纪60年代以来国家进行民族识别,唯把岷江上游和涪江上游的羌人划为羌族。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羌族文化
下一篇:现代的羌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