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哈尼族哈尼族人物

哈尼族学者卢保和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姗 发布时间:2013-11-28

1、有哈尼人的地方就有他的足迹

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有一位知名度很高的哈尼人卢保和,这位地道的哈尼人,有人叫他卢老师,也有人称他卢主任(原县人大副主任),从他那朴实的外表,实实在在的话语中感受到他为人随和,像是我们身边一位传道解惑的老师。当你与他交谈时会发现,他的知识面很广,古今中外的历史、地理、经济和现代网络等都颇有研究和了解,确实是一位很睿智的学者。20多年来,他始终默默地忙于传播、研究、抢救哈尼文化。

哈尼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也是云南人口较多的跨境民族。国外哈尼被称为“阿卡”,他们与中国的哈尼族同宗同源。绿春县恰好位于这块约50万平方公里的哈尼居住的核心。历史上哈尼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传统文化都以口耳相传的形式代代沿袭。随着社会飞速发展,面对日渐消失的哈尼传统文化,卢保和感到收集、抢救、研究和传播是最重要的大事。

卢保和说:“抢救和恢复就是建设,保护和保存就是开发。”为此,工作之余他带着录音机走村访寨,禹禹独行在抢救文化遗产的山路上。他找到寨子里的长者和民间艺人,坐在火塘边一边记录,一边听他们讲唱。白天搜集资料,晚上挑灯夜战进行整理。哈尼族的村寨看似相距很近,可走起路来没有大半天时间是到不了另一个寨子的。为寻回流失百年的哈尼文化,他就这样不辞辛苦,跋山涉水,深入村寨。足迹遍布绿春大地的山山水水。他走遍红河州、普洱市、西双版纳、玉溪市和缅甸、泰国、老挝、越南等国,只要有哈尼人居住的地方,就有卢保和留下的足迹。

冬去春来20载,卢保和收集整理了哈尼族民间文化录音带300多盘,记录和整理濒危失传的文化古籍约200多万字。在抢救收集基础上,他还撰写了多篇论文。其中《侬智高部众的后裔绿春哈尼族中的哈欧人》发表在广西民族出版出版的《侬智高研究资料集》中;《论哈尼族的习惯法及其文化价值》发表在云南大学出版的《思想战线》(1993年第4期)上,并被新华网转载。他整理、注释、翻译(与龙元昌合作)的哈尼神话古歌《都玛简收》,由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年出版。

2、为建哈尼博物馆和传承馆费尽心血

为将哈尼族文化永久保护传承,让后人了解自己的祖先,也是让国内、外的哈尼人有一个交流的平台,他积极倡导建立哈尼博物馆和哈尼文化传承馆。他的建馆理念是,吸收现代建办博物馆的先进思想,摈弃仅是收藏、展示一些器物的传统博物馆模式,将地域特色和世界哈尼整体文化相结合,原始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先进手段相结合,站在全世界哈尼族的整体角度,展示世界各地哈尼的生产、生活习俗、原始宗教观念等,发挥其保护传承的功能,从而成为世界独一无二的、内容丰富、涵盖面广的抢救和保护、研究和开发哈尼传统文化平台和资料库,成为世界研究哈尼民族文化遗产的前沿和中心。他的倡导和建议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同意和支持。

为筹建两馆,卢保和跑遍了云南所有的博物馆,走访了高校的校史馆,考察了国内外部分着名民族博物馆,查阅了大量资料。那时他经常失眠,晚上躺倒床上考虑建馆的方方面面,一想就是一宿。哈尼文化一直以非物质文化形式存在,无出土文物、无考古资料,博物馆应以什么样的方式展示丰富多彩的哈尼文化,是困扰他的一大难题。后来,经过多方论证和研究,最后决定运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建馆手段,借助多媒体,通过图片、文字、实物、模型、录像、电脑合成等展示哈尼文化。

两馆破土动工的同时,他又加紧补充实物的收集,他到西双版纳哈尼人居住的聚居地走访并收集实物,村寨间的交通非常不便。因为10来天没有停歇而过度劳累,导致他腰部受到严重损伤。西双版纳到绿春有400多公里,他以极大的毅力,忍着疼痛,一路颠簸回到了绿春。

手术后,医生让他卧床3个月,就在这期间女神馆的“都玛简收”铜塑像到了,他坚持到现场督战,现场指挥吊装。他说:“一次到位,免得位置不合适,还得花钱请人。本来资金就不足,能省点就省点。”出院后他仅休息了1个多月,就赶到泰国农村哈尼人居住地,了解、考察、收集实物、照片。他花费巨资买回来三套泰国哈尼人的衣服,而他和妻子所有的衣服加到一起也不值这个价,夫妻俩一直过着很简朴的生活。他先后在国内外收集50多套本民族服装,在服饰馆只有少部分穿在模特上或挂在墙上,大部分都放在柜子里。这些衣服的防虫、防潮技术,让卢保和费尽了心思。

他还收集了国内外8千多张不同支系的哈尼照片,还有相关的书籍、资料,这些都来源于民间,有的是从专家学者那里求来的。农耕馆里的犁,是他在一个很边远的哈尼寨子里买来的。因为交通不便,他在山路里像守株待兔般等待搭车,山间路上是那样的安静,只有他肚子里因饥饿而发出的闷闷的叫声。

在两馆竣工的时候,他激动地眼泪都要流出来。博物馆有多媒体展室,传承馆有12个展室,分总馆、迁徙馆、宗教馆、农耕馆、民俗馆等。在三楼左右两边晒台上,分别架着一铓一鼓。上面刻着“风调雨顺、天地人和、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哈尼人把铓、鼓视为村寨兴旺发达的象征。馆里面每一物件,每一页资料,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有着来之不易的故事。有专家参观后说:“这两个馆,在我国少数民族展馆中是空前的,如果56个民族都有这样的馆,这56朵奇葩将是怎样的灿烂!”

展开全部内容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