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仡佬族仡佬族历史

仡佬族的发展历史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半夏 发布时间:2011-11-04

战国时期,以贵州高原为中心的濮人社会已经部分进入了阶级社会,在今贵州中、西部、滇东、川西和桂西北等地区,濮人建立了夜郎、且兰、滇、句町、漏卧、邛都等地方奴隶制政权。其中,夜郎的统治中心在今贵州西部,而势力则可达于今贵州大部及滇东、桂西北、川南等地区。故《史记·西南夷列传》谓“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这一时期的夜郎濮人社会已经进入了“耕田、有邑聚”的定居农业社会。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贫富差异以及阶级分化开始在濮人社会中产生,而且与周围地区乃至中原都有了比较频繁的经济文化联系。大体说来,今黔西北一带受巴蜀、滇以及中原文化的影响较多;而黔南至黔西南则与古代百越各部的关系比较密切,成为联系蜀、粤商业贸易的中转站乃至楚印文化交流之孔道。秦统一中国以后,夜郎地区濮人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更加密切。汉武帝时期,大批士卒、物资自道而入夜郎,汉与当时夜郎的首领多同达成协议,“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其后,又“乃以犍为为郡”,在夜郎濮人地区第一次建立了郡县制体制。此后,汉王朝又在原犍为郡基础上,分犍为而设爿羊爿可郡,领17县。夜郎濮人地区在向封建郡县制转变过程中前进了一步。

夜郎灭亡后,在其后的历史进程中,濮人逐渐被分化、融合、迁徙、分割。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原先的濮人与北上的百越民族部分融合,经济、文化特征相互影响,以至被汉文史籍统称为“僚”(作族名,“僚”读为“佬”)又由于“僚”人大多居于爿羊爿可郡境,故往往称为“爿羊爿可僚”。《魏书》、《北史》皆有僚传,《三国志》、《水经注》也记载了这一时期僚人的活动情况。如《三国志·蜀志·张巅传》注引《益部耆旧传》谓建兴九年(公元231年),“爿羊爿可、兴古僚种复反,马忠令嶷领诸营往讨,嶷内招降二千余人,悉传诣汉中”。《水经注漾水》亦云:“李势之时,僚自爿羊爿可北入,所在诸郡布满山谷”。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僚人(主要是北迁入蜀的这一部分)融合到当地汉族和其他民族当中,另一部分僚人则在自身的演进历程中逐步演变为今之仡佬族。据考,“仡”为发语词,无实意,“佬”即“僚”,仡佬之名来源于“僚”,故《行边纪闻》曰:“仡佬,一曰僚”;《贵州通志·土民志》引《嘉靖图经志》亦云“仡佬,古称僚”。可见“僚”即仡佬之先民。唐以后,汉文史籍中已开始出现“仡佬”之名,或作“仡僚”、“亻葛僚”、“葛僚”、“佶僚”,均为仡佬之同音异字。唐宋时期,仡佬族大至形成了今川黔边境、湘黔边境、贵州西部以及乌江中下游四个分布区,并有可能已经形成了仡佬族内部的各个不同支系。川黔一带之仡佬族或以地名称为“南平僚”,或以族名直呼“葛僚”。

  

展开全部内容
下一篇:仡佬族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