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民族医药壮医

壮医药的发掘整理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覃金娥 发布时间:2015-09-02

(一)民族医药古籍普査与壮医药的发掘整理

1956年下半年,根据国家民委关于整理少数民族古籍的指示精神,在覃应机、甘苦、张声震、覃波、余达佳、王鉴钩、班秀文等老一辈壮族领导十部和医学专家的倡议下,广西区卫生厅成立了少数民族医药古籍普査整理领导小组,由厅长蓝芳馨同志兼任组长。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各有关地市县卫生局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从1986年底开始,全区共抽调200多人的专业调查队伍,分3批,历时6年,对全区少数民族人口在1力人以上的70多个县市,进行民族医药的普査工作。这是广西解放后组织的一次规模最大、组织比较严密的民族医药调查活动。其目的在于摸清包括壮医药在内的广西民族极药的历史和现状、特色和优势,民族医、民族药资源的分布情况等,为全区民族医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二)壮医药医、教、研机构的建立

解放前,虽然在地方志中看到土司衙暑内有医药设施的记载,但至解放前夕,这些机构早已荡然无存。因此,壮医药的医、教、研机构,全部是解放后新建起来的。这是党和政府重视民族医药的体现,也是壮医药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条件。

(三)壮医药的发展前景

壮医药的发掘整理研究,虽然起步较晚,目前壮医药机构规模也还比较小,然而它的发展前景,是十分令人鼓舞的。壮医药不仅在历史上齐经为本民族的生存繁衍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至今仍是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边远山区人民群众赖以防病治病的有效手段和方法。据调查统计,在壮族聚居的广西百色地区,500多名民间壮医,每年的门诊量约为60万人次,相当于3个中等县医院门诊量的总和。人民群众的需要和依赖,壮乡漫山遍野的中草药资源,壮医药许多独特的诊疗技法和确凿的治疗效果以及比较低廉的医疗费用,是壮医药得以在民间继续广泛流传和继续发展的基础。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壮医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