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民族文化民族宗教

祭祀山神话插箭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连翘 发布时间:2011-11-26

拉卜楞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居住区。千余年来,拉卜楞人每时每刻都要面对莽莽苍苍、肃穆寂静的峻岭和冰峰,特殊的自然环境使雪崩、泥石流、冰雹等灾害时有发生,因而形成了藏民族对山的崇拜。山神崇拜的主要形式是在高高的山顶上建立“拉则”,定期祭祀,这一形式是拉卜楞各类自然崇拜中规模最大、影响最久远的宗教祈愿礼俗,这一习俗的基本内容就是插箭、煨桑和放飞“龙达”。

关于“拉则”

“拉则”一般设置在山顶、山腰和山根三处,有“借得”、“拉则”、“华卡”之分。传统上讲,国王的建在山顶,富贵人家的建在山腰,一般人家的建在山根。

祭祀山神时的插箭活动是拉卜楞人箭崇拜之宗教礼俗文化现象之一,其上笼罩着一层原始宗教文化的迷雾。当你游览拉卜楞时,那村寨附近的山岗上、关隘处,常常能看到“拉则”和插入其内的神箭,这就是祭祀山神的地方,是山神之依附地。从藏文字面意义看,“拉则”是“山顶”之意,有些学者将其译为“箭丛、箭垛、插箭台、神宫、山神”等等,而有些学者将“拉则”解释为“鄂博”,其实“鄂博”一词来源于蒙语,据《绥远通志稿》载:“所谓鄂博者,即垒碎石或杂柴、牛马骨为堆,位于山岭或大道。蒙俗即以为神祗所忌,敬之甚虔。如遇有疾病、祈福等事,辄为鄂博是求,寻常旅行,每过其侧,亦必跪祷,且垒石其上而后去。”“鄂博”含义与“拉则”相同,这是甘肃华锐地区和青海部分藏区对“拉则”用蒙语的别称,是藏、蒙在文化、语言上相互影响、互相吸收利用的文化产物。

但是,以笔者之见,“拉则”从字面意义和实际内容上看,可译为“山神祭祀处”或者“地方神之宫殿”,译时应将字面意义和实际活动内容紧密结合,不能片面断取其中之一。 “拉则”的起源较早,最早可追溯到原始宗教中的自然崇拜,在山顶垒起石堆或其它东西,象征为神灵所依之处,以便于人们祭祀崇拜。这是一种高原古老(万物有灵)的山神崇拜的体现,是藏传佛教继承和借用古代苯教祭祀的一种仪轨,佛教高僧也在为“拉则”撰写祭文和制定仪轨。关于“拉则”的起源另有几种说法,藏族著名学者更登群培认为它源于赞普时代。松赞干布在红山修建红宫之后,宫顶插箭做装饰。后来百姓在赞普居住地插箭,作为权威的象征,从此成为一种宗教习俗。也有学者认为,“拉则”宗教习俗来自原始社会部落间的掠夺战争,参加掠夺的军队远征他乡,为不错走路而以箭作为路标,后来发展成为代表战死沙场勇士的标志,即英雄的灵魂。这种英雄灵魂能保护自己的军队而压制敌人,逐渐又演变为一种敬灵的仪式,即今日之“拉则”。箭及插箭之由来据笔者调查发现,在有关“拉则”上插箭求子方面,拉卜楞有这样一个并非人人都知晓的传说故事:昔日,拉卜楞寺附近的塔哇村寨各家庭基本不生男孩,而所生女孩各个都是女中豪杰,既漂亮贤惠,又聪明能干。一日,拉卜楞寺朗仓活佛将一只箭给两个小孩,让他们俩把箭插在某一山上,两个小孩将箭插在现塔哇村和曼克尔村祭祀山神的阿米夏勒山的另一座山顶上,从此,塔哇村的各家庭不断有男孩出生。而今,若谁家没有男孩或者妇女不生育,人们都要到此处插箭祭祀山神,祈求山神赐给儿女。据民间传说,阿米夏勒山神(传说中他是一个僧人的化身,也是拉卜楞地区第一守门神)不但对久居拉卜楞的僧俗有保护作用,而且还特别关照刚从外地迁居拉卜楞的信仰者,经常朝供阿米夏勒山神,对生儿育女确有“特效”。

“拉则”建成后,本村或本部落的成员每年都要按期祭祀。作为保护一方平安的山神,人们首先要给它供奉与敌人搏斗之锐利武器神箭。箭崇拜习俗在拉卜楞社会生活中的表现是多方面的,这一习俗虽然是古老、原始的一种自然崇拜现象,但它与拉卜楞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就拉卜楞地区而言,祭祀山神时离不了箭,举行婚礼、修建新房、喜得子女等诸多事情上都离不开箭。而箭起初是如何产生的呢?在拉卜楞有几则有关箭起源的美好神话传说故事。

其一,据说,很早以前天上有条峡谷,恰冈央扎和什贝东桑玛在此结合在一起生了三个卵,其中在金卵的裂口处有一支青绿色箭翼的金箭,青绿色卵的裂口处有一枝金色箭翼的青绿箭;白色卵的裂口处出现了纺锤。于是便产生了新郎、新娘用的箭,至今为止,在拉卜楞的婚俗中都可看到箭之使用。

其二,在苯教关于宇宙起源的故事中讲,很早以前,南咯东丹却松国王有五个本源物质,法师赤杰曲巴将其收集起来放入自己的体内,然后轻轻说了一声“合”,于是产生了风和火,火借风势,热凉相遇产生的露珠掉落地上,形成了山。从这五种本原物质中又生出一个发亮呈方形如牦牛形状的卵和一个发黑呈锥形如公牛大的卵。赤杰曲巴用光轮来敲发亮的卵,当卵与光轮相撞时,产生了火光,向空中散开成为托塞神(散射神),向地下形成了达塞神,即箭神。

拉卜楞地区的藏族插箭习俗源远流长,著名的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里有详细记述。古代藏族部落战争极为频繁,有战争必有死亡,亲友们为了减少伤亡,每当出阵或迎战其他部落的掠袭时,都要举行盛大的插箭仪式,以求吉星高照,武运亨通,凯旋而归。英雄史诗反映的是格萨尔这个英雄人物,他之所以英勇善战,武艺超群,威力无比,战无不胜,是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得助于战斗武器——神奇的弓箭。在许多危急关头,格萨尔都是靠他那把弓箭化险为夷。当时,人们认为自己的血亲长辈、部落首领等手持弓箭,英勇无畏,为保卫本氏部、部落与敌人进行战斗,并且赢得过许多次胜利,期间是弓箭给了人们以极大的威力。今天,在拉卜楞仍留有较为原始古朴、能充分表现古代战争场面的“出征舞”,那粗狂的动作,震耳欲聋的喊声,加之手中的长矛弓箭,仿佛令观赏者回到了那久远的原始部落战争时代。在几乎没有科学的古代社会,战争离不开箭,英雄离不开箭,胜利更离不开箭。

“拉则”的组成 仪式讲究

在拉卜楞,“拉则”地址的选定,一般是由高僧或宁玛派咒师根据地理风水原理选定,担任主持角色。它的组成分地下和地上两部分,地下部分有一宝箱,其内装有各种宝物,宝箱周边置有宝瓶,上盖柏树枝、白羊毛,祭祀时要撒上酸奶和奶子;“命木”必须是柏树木、四方体、用黄布缠裹;去森林砍伐此木的人必须保持全身干净,一年内没有触摸过死人尸体的人才有资格参加此项活动;砍伐时必须在此木(生长时的)东边作一记号,高僧以此标记要在此木东南西北四方写上不同的祈祷语,做一系列的宗教法事活动。同时要求参加今天这一活动的主要执事者不但要保持干净,而且要戴寺院特制的黄色布制口罩,以免口气污染所有宗教用品的纯净。“命木”立于宝箱顶部中央,其四边有四根小木杆支撑,首先有活佛或高僧象征性的将白色哈达、黄色缎子布、白羊毛绑在其上,然后有其他人员加以固定,此时高僧在帐篷内诵经祈祷。“命木”周围放置内装有金、银、珠宝和粮食(如青稞、大米、小豆等等)之类的宝瓶、柏树枝、白羊毛等物,上部插有人工制作的具有箭翅、白羊毛、柏树枝、哈达、经幡等宗教用品的木箭(在宗教含义里,柏木等有镇邪作用。白羊毛是通向天界之绳,是人与天之间的联系绳)。其宗教含义是为求得村庄或者部落的平安、家族的繁衍、求得财富、消除灾难,求得农业兴旺发达。在这一活动进行时始终有三人分别手持长箭、短刀和弯弓周旋在“拉则”周围,意示箭、刀和弓是奉献给山神的武器。“拉则”的主箭(指某一村庄或部落集体制作的木箭)立起前,严禁妇女出现在这一圣洁的场所。

插箭祭祀 祝福神灵

插箭祭祀山神这一民间宗教活动在拉卜楞规模盛大,历史久远。插箭的时间选在农历四月十一日、六月十三日,在举行仪式前,各家各户都要准备好一节长约6米左右的木杆,木杆尾部削成箭镞状,首部装有象征箭羽的三块彩绘木板,一般绘有象、龙、狮、虎四种动物图案。第二天清晨,去插箭的人(严格意义上讲,一般只有男性参加这一仪式,女性很少参加,纯牧区禁忌女性参加和制作神箭)带上备好的东西(神箭已在前一天下午送到了“拉则”处),骑马奔向本村的祭祀神山。当东升的太阳照射山尖时,一般由格鲁派僧人或宁玛派喇嘛担任的主祭人点燃柏树,只见高约一米见方的桑台上冒起滚滚浓烟,随之众人便争先恐后地往桑台上添加各自带来的柏树枝和桑仔(将青稞炒至黑色,连同茶叶、水果、白、红糖等混合在糌粑中),大把的柏树枝在熊熊烈火爆出噼哩啪啦的声响,人们呼喊着“拉嘉洛”、“拉嘉洛”(意为“神胜利了”)的祭祀诵词,从怀中掏出大把大把的“龙达”(汉语直译为“风马”,在藏语中“龙”有一切、全部、所有和世间之主的意思;“达”是疾驶、快速之意,人们认为它是上传下达的一种万能工具)向空中抛撒。顿时,天上地下飘动着一片白茫茫的纸片,它犹如万马奔腾,给神灵带去了人们真诚的祝愿。期间,人们一次又一次地呼唤神灵,表示对山神的崇敬,祈求吉祥降临人间。随之人们将哈达系在箭上,双手高举神箭按顺时针方向缓缓绕桑台一圈,再绕箭垛三圈,将箭插入垛内。箭垛大致呈正方形,四周由坚固的木栅栏围住,里面插放神箭,多少年来聚集的神箭之多,加之色彩对比强烈,所以外观显得极为神圣和壮观。此时此刻,桑烟升腾,风马飘落,人们不断呼喊着神灵,“拉嘉洛”的呼声响彻云霄。有马的骑马环绕箭垛狂奔,有枪的向空中鸣放,插箭活动达到了高潮,人们的心情激动万分,整个仪式活动不但笼罩着神圣庄重的宗教色彩,而且又表现出了一幅激烈的战争画面。

随着晨曦渐渐铺开来,祭祀山神仪式开始落下帷幕,众人慢慢散去,山坡上只留下层层“龙达”和插在箭垛中一枝枝迎风飘扬的彩箭。神箭作为山神保卫村落的武器,它将要经受风吹日晒,伴随着神灵度过365个日日夜夜,同时,它象征着山神的威严,象征着一个民族、一个部落不可欺凌,不可战胜。这就是拉卜楞地区对山神的崇拜,人们为渴望农业不受自然灾害的侵袭,让本氏族、本部落百姓吉祥平安,将众多的武器敬奉给保护村落平安的山神,祈求神灵使当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然而,拉卜楞的这一宗教礼俗和行为并未因此而退化,相反,世世代代相传沿用,如今已演变成为规模宏大而隆重的节日活动,每年要为山神举行供奉仪式,更换新的彩箭,于是就有了“插箭节”这一民间性的宗教祝愿习俗。这一节日不但有民间性、宗教性,而且具有自发性、时间性,所以,我们认为它是拉卜楞最具特色而富有情趣的宗教文化现象之一。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