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族汉族文化

汉族的数学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盼 发布时间:2014-04-04

汉族的数学的发展源远流长,在从事社会劳动生产活动的过程,人民逐渐有了数量的概念和认识了各种简单的几何图形。特别是农业的逐渐发达,需要与之相应的天文历法,需要知道适于农业、的季节安排,而最简单的天文学也是脱离不开数学的。土地面积、粮仓的大小、建筑材料的长短和方位的测定等等也都需要数学。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刻划着一些陶文,有一些显然是表示数字的符号。

传说夏禹治水时就用了准绳、规矩,并且用到了勾股测量。商代晚期的甲骨文表明,商代人们所使用的记数法已很完备。记数的原则是遵循十进制。从一开始就应用完备的十进制,这一点和巴比仑和古埃及所用的记数方法相比,有着显着的优越性。西周时期金文中的记数方法和商代完全一致,以后一直沿用下来,直到今天。之后汉族数学开始形成以《九章算术》为中心的体系。《汉书·艺文志》中记载的数学书籍还只有两种,《隋书·经籍志》已增至十九种,《新唐书·艺文志》更增加到35种。其中以唐代数学家李淳风奉命注释的“十部算书”最为有名。1606年MatteoRicci和徐光启合作共同翻译了古希腊着名的数学着作《几何原本》前六卷。

除了整数之外,汉族对分数的认识也比较早。同时还掌握了整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春秋时代的齐桓公就曾把会背诵“九九”乘法歌的人当作贵客请进“招贤馆”,虽然这在当时已经不算是什么了不起的学问。在《管子》、《苟子》等一些古书中也都有“九九”中的个别句子。

汉族早期实际的计算是用算筹来进行的。唐代中叶开始,特别是由于宋代以来经济的迅速发展,需要对计算工具进行改进。经过长时期的演进,到了元明之际,便完成了由筹算到珠算的转变。到了明代中叶,珠算已经在全国普遍使用。珠算携带方便,和口诀相配合可以作到计算迅速。在世界同类计算工具中,可以说珠算是最好的。由于珠算的流行,筹算几乎绝迹,建立在筹算基础上的古代数学传统也逐渐失传。尤其是明代八股取土的科举考试制度和主观唯心论哲学思想的长期泛滥,认为一切专门学问都是“奇技淫巧”。到明清之际西方数学开始传人中国的时候,国家的司天台已经很少有入可以掌握历法的编制工作了。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汉族传统中医
下一篇:汉族古代农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