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民族人物民族科学家

满族海洋物理学家赫崇本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连翘 发布时间:2011-11-23

赫崇本,满族。教授。奉天凤凰(今辽宁凤城)人。九三学社社员。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曾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1948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哲学博士学位。建国后,历任山东大学教授、海洋学系主任,山东海洋学院教授、教务长、副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一至四届副理事长,《中国大百科全书?海洋科学卷》副主编。是中共十二大代表、第三届中国人大代表。是中国物理海洋学奠基人之一。

赫崇本(1908—1985)又名赫培之,满族,辽宁凤城人,本姓赫舍里。海洋学家。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2年7月毕业后曾在天津河北工学院、山东烟台益文中学、天津南开中学、清华大学和昆明西南联大等校任教讲授物理。

1943年11月,赫崇本赴美国留学加州理工学院气象系攻读博士学位,1947年7月获加州理工学院哲学博士学位,后转入加州大学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研究物理海洋学,从事海洋与波浪研究。其时中国政局急剧变化,赫崇本深恐美国政府采取敌视新中国的政策,阻挠中国留学生回国,便于1949年初毅然放弃学业回国,为新中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回国后,赫崇本被山东大学聘为教授、系主任。不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他全身心投入发展祖国海洋事业的教学中,他开设了《海洋学通论》。为尽快地培养中国自己的海洋科学工作者,他动员9名同学在临毕业前一年攻读其他海洋专业课,他为此专门增开了《潮汐学》、《动力气象学》等。一位教授在一年中同时开四门“硬课”,他的忘我工作精神,令人们敬佩不已。

1950年1月,与童第周、曾呈奎等人发起成立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并一直担任学会领导工作。他还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兼任研究员, 并任物理研究分组的负责人。

1952年院系调整,山东大学成立海洋系,赫崇本担任系主任。

后参加了中国第一个科学发展长远规划的制定工作和1958年—1960年全国首次海洋综合调查的领导工作,曾任国家科委海洋组副组长,并同曾呈奎等科学家联名建议国务院成立国家海洋局。对中国海洋观测台站的设置、标准观测断面的选择、海洋仪器的研制和开发等都曾提出过不少富有远见的建议和意见。

1959年,山大西迁济南,留下海洋系等组建海洋学院,赫崇本参加山东海洋学院的筹建工作,先后任教务长、副院长、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物理海洋研究所所长等职务,为建设全面培养海洋人才的教育基地,赫崇本付出极大的精力。

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理学评议组成员。曾任《中国科学》编委、《中国大百科全书·海洋学卷》副主编、《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理论丛书》第一副主编,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一、二、三届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南海海洋研究所学术顾问。1959年,作为中国代表参加中、苏、朝、越四国渔业会议。主持了《海洋学基础理论丛书》《中国大百科全书》海洋卷、《辞海》海洋条目、《海洋学辞典》《海洋与湖沼学报》的编审工作。赫崇本在物理海洋学特别是在中国近海水文特征的变化、水团分析和浅海海洋调查等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主持编写过《海洋学》《潮汐学》《动力气象》等多种教材,发表过《黄海冷水团的形成及其性质的初步探讨》《关于浅海海洋调查与分析的儿点意见》《关于海洋水文气象调查精度问题》《海洋调查的一些基本问题》《十年来的中国科学·综合调查(1949—1959)“海洋调查”》《浅海水文调查的一些问题》《全国海洋调查综合报告——水团分册》《对发展中国海洋科学的几点意见》等文章。1985年7月14日病逝于青岛。

赫崇本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他一方面设法在全国范围内罗致人才,一方面注意培养本校毕业的中青年教师。崇本重科研道德在海洋学界有口皆碑,他时常花大量气力帮他人定计划论文,但从不挂自己的名字。赫崇本重视理论基础,也重视实践能力。他力主建造一艘用于教学实习的远洋综合调查船,经多方努力,终于1964年使学校填补了这方面空白。

作为国家高层次专家,赫崇本把学术思考没有仅限于校内,而是经常思考新中国的海洋科学的前途,对制定我国海洋科学发展规划煞费苦心。1956年,他担任国家科学规划委员会气象海洋组副组长。1958年他又担任全国海洋综合调查领导小组副组长。他积极为发展我国海洋科学献计献策,许多重要建议被国家决策机构采纳,如1994年国务院增设国家海洋局,便是根据他与20多位专家向中央上书的精神,由中央采纳决定的。他还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大百科全书》海洋科学编委会副主任等职。他主编的《中国近海水系》为重要海洋科学文献。

赫崇本逝世后,学校师生自动集资为他在海洋大学院内树立半身石雕像,誉之为我国海洋科学主要奠基人之一,他是无愧于心此殊荣的。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