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民族人物民族表演家

“豫剧大师”常香玉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连翘 发布时间:2011-11-22

常香玉,原名张妙玲,1923年9月15日出生在河南省巩县(今巩义市)董沟。豫剧表演艺术家,戏曲界公认的豫剧大师。历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分会副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剧协主席、河南省文化厅顾问,是一、二、三、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常香玉9岁随父张福仙学戏,后拜翟彦身、周海水为师,并随义父姓改名为常香玉。玉者,高雅纯洁、坚固之意,姓、名意义相联系,表现了她对艺术的执著追求,要艺术之花常香不败;为人处事,要有坚定的原则性,心灵纯洁,坚贞如玉。她初学小生、须生、武丑,后专演旦脚。10岁登台,总汇于旦角。得王镇南先生帮助,13岁主演六部《西厢》,名满开封。 她原唱豫西调,后在演出中逐渐融合豫东、祥符各调,并吸收曲剧、坠子、山西梆子、河北梆子、京剧等一些唱腔,大胆创新,开豫剧唱腔改革之先河。1938年后因病不能再演武戏而潜心钻研青衣、花旦表演和说白的改革。日寇侵华,她首演抗日时装戏《打土地》,显示了她作为一位爱国艺人的民族气节。 1941年,她赴陕甘演出。1948年在西安创办香玉剧社,致力于培养青年演员,后改建为香玉剧社。1951年为支援“抗美援朝”,率剧社巡回西北、中南各地义演半年,以演出收入捐献“香玉剧团社号”战斗机一架,有“爱国艺人”之誉。受到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和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等部门嘉奖。1952年,她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以《花木兰》一剧获荣誉奖。同年赴维也纳出席世界和平大会,并访问苏联、匈牙利等国。1953年,她率团赴朝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慰问演出半年。1954年又到天山南北为边防战士和新疆各兄弟民族慰问演出4个月。特别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的1979年,常香玉的歌喉响彻了广西边防。1987年12月,她自筹资金22万元设立“香玉杯艺术奖”,以奖掖河南地方戏曲的优秀人才。1994年6月,她荣获“亚洲最佳艺人终身成就艺术奖”。199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4年6月1日逝世于郑州。 “常派”唱腔字正腔圆,运气酣畅,韵味淳厚,格调新颖,以声绘情、以情带声,多彩多姿,雅俗共赏,表演刚健清新、细腻大方,内涵深邃、性格鲜明,在表达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上,细致入微,一人一貌,栩栩如生。在艺术上,她广泛吸收京剧、评剧、秦腔、河南曲剧以及坠子、大鼓等艺术之长,同时把风格不同的各种豫剧唱腔——豫东调、祥符调、沙河调等,融会于豫西调中,独创新腔,成为豫剧中的一支主要流派,被誉为“豫剧皇后”。 常香玉从艺70多年,在艺术上一直表现着炽热的追求。其唱腔舒展奔放,变化自如,达到了很高的美学境界和艺术造诣;表演上刚健清新,细腻洒脱,已形成了众所公认的“常派”风格。代表作《花木兰》早在1956年已拍摄成戏曲影片。常演剧目还有《拷红》、《断桥》、《大祭桩》、《破洪州》、《五世请缨》和现代戏《红灯记》等。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