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满族满族文化

辽东满族民间故事 记录一种独特生活风貌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金沙藤 发布时间:2012-03-13

65岁的聂诚浈与84岁的刘殿祥家住宽甸满族自治县,两位老者淳朴和善。一提起辽东满族民间故事,聂诚浈显得很兴奋:“自打年轻那会儿,我就开始讲民间故事,现在算来已有40年了1因为从小就生长在满族民俗浓郁的环境里,因此聂诚浈在少年时代就对讲故事产生了浓厚兴趣。在讲故事过程中,自己愉悦,同时也向年轻人生动地传达出民族的历史、文化、习俗。乡里乡亲都喜欢听他讲民间故事,可聂诚浈老人也有遗憾,年轻人虽然爱听故事,但却没有人想学着讲这些民间故事。

民间口承叙事是一个民族的社会记忆,辽东满族民间故事作为民众心理结构的一种物化形态,向我们真实地展示了特定历史阶段满族民众的生活风貌与心路历程,以独特的方式记录着民间文化史,因而具有特殊的文化史价值。

聂诚浈、刘殿祥能讲成百上千则满族民间故事。两位老人说,辽东满族民间故事包括始祖神话、传说、幻想三部分。辽东满族神话充满浪漫色彩,如:《天池缘》、《罕王出世》、《天鹅仙女》等。辽东满族民间传说可分为人物传说、史事传说、地方风物传说三大类。在辽东满族民间故事中,以清太祖努尔哈赤的传说最多,如《悬龙传说》、《小罕王出世》、《罕王封树》、《爪篱姑娘救小罕》等等。风物传说则围绕地名、习俗的来历展开故事,比如:《萨尔浒地名的传说》、《赫图阿拉城的来历》。辽东满族民间幻想故事则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的关系,如:《哈桑的奇遇》、《枫叶》。辽东满族故事想象丰富而绮丽,展示了一个色彩斑斓的超现实图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了一个满族民众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放蚕姑娘》。这个民间故事不仅塑造了“身穿绿衣,脚蹬红靴,头插两根绿长缨”这样一个颇具神话色彩的蚕姑娘形象,而且通过生动的讲述:“蚕上山,蛾上树,蚕脱皮,破蚁子,挪蚕场,姐妹俩九九八十一天,日日夜夜守护在春蚕身边。”向人们传播了养蚕的知识。像《放蚕姑娘》这样的故事还有许多,这些民间故事是满族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反映了辽东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

讲故事,不仅是一种单纯的娱乐活动,而是进行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辽东满族民间故事的内容贴近民众的日常生活,形式又为人们喜闻乐见,因而它自然成为民众进行自我教育的方式,是最普及的口头教科书。

记者从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了解到,由于辽东满族民间故事独特的文化史价值,辽东满族民间故事不仅入选我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且已于日前被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预选项目。

据介绍,在辽东地区,能讲百则以上民间故事的满族老人目前有千余人。在辽东满族聚居区域,还有一些老人保留着讲故事的传统,津津乐道地讲述着满族先人的英雄业绩以及当地的风物传说。但这些老人大多年事已高,记忆力减退,还有些故事讲述者已经谢世,因此讲传统民间故事的人越来越少。所以有必要重新对满族比较集中的辽东满族民间故事进行普查、采录、整理和保护。目前,我省已对辽东满族民间故事重要传承人中的30位建立了影像资料库。并结集出版了《辽东满族民间故事集》、《辽东满族民间风物传说故事集》。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已组织专家深入研究辽东满族民间故事的文化内涵。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