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黎族黎族文化

恐怖的黎族女孩成人礼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连翘 发布时间:2011-11-12

祭台上点燃了香烛,摆满了供奉用的祭品,掌管祭祀的老者缓缓地念出祈求祖先保佑平安的词句。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子正在等待一场神圣的仪式。

这是大山深处一个黎族小村落为她举行的成人礼。对于每一个黎族女人来说,举行仪式的这个日子也许都是她们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一天。因为在成人礼结束之后,她们的身体将会被刺上一种特有的文身———黎族方言文身。

尽管在很多人看来,皮肤上刺文身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是刺方言文身在黎族传统中却是神圣而纯洁的。

仪式需要选择秋天中的一个吉日才能举行。村中的主文婆在女孩的娘家主持仪式。在女孩的房间中,主文婆用鸡毛或灯心草蘸着干香草加炭灰沤制成的蓝黑色文水,在女孩的脸、颈、身体和四肢上描画出代表本支黎族图案符号的文图。之后,主文婆用竹刺或藤梗叶做的文针按所画文图一针一针地文刺……等文水渗入女孩的皮肤中,刺上的文身就会终生保留下来。

文身刺好后,主文婆还会用龙眼树叶煮成的水为女孩擦洗身体,以防感染。

方言文身十几年内可能消失,目前留有文身的黎族老人仅有一千多

黎族是海南岛的原住民,在海南岛上的历史,有史可证的年代距今已有3000年以上。他们主要分布在五指山、三亚、东方、白沙等9个市县,到现在有120多万的人口。

海南大学黎族研究中心主任孙绍先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随着黎族与其他民族的不断融合交流,这种黎族特有的妇女文身如今已经很少看到了。现在年轻的黎族女孩已经不再文身,只有在深山中的部分黎族村落里一些50岁以上的老人身上还能看到这种原创性文化现象。

“这些老人目前只剩下一千多人,也许再过十几年的时间,这种特有的文化就会永远消失了。”

方言文身总面积占到身体表面皮肤的40%,因语言文化差异而不同

据孙绍先教授介绍,在黎族族群中,流传着五种方言;黎族文身也因语言和文化特征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产生了五种独特的方言文身。

润方言、美孚方言、哈方言的纹式较为复杂,杞方言的纹式比较简单,赛方言的文身流传到现在已经绝迹。这些方言文身都有各自独特的图案。

如果有幸看到润方言文身,你会发现刺有这种方言的妇女脸部是从两耳连接面颊处,以数根三角形的曲线连在一起。线有三条,左右相移,经颈项而连于胸前,和颧、颏、胸为一体,圆角、方角、横线、直线、斜线、曲线,一并采用。圆型以两颧为中心,颈部则直绕唇之曲线三条。

黎族妇女身上的方言文身,总面积要占到身体表面皮肤的40%。这五种方言文身中除了有蛙纹、树纹等不同族群共同崇拜的图腾图案外,哈方言族群突出半圆环纹和手镯纹,杞方言族群突出双斜线纹,润方言族群突出树叶纹和方块纹,美孚方言族群突出泉涌、谷粒、几何纹等。

在黎族,女儿身上的文身都是参照母亲的文身刺的,母女的神灵图案也要完全一致,从而保证族群最鲜明的标志延续下去。

虽然黎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可是通过语言的传授,图案的含义还是明确的。例如,黥面文身中,有面纹37式、手纹14式、腿纹10式图案。文于脸颊的线纹寓意“福魂”,文于上唇的寓意“吉利”,文于下唇的寓意“多福”,文于腿部的寓意“护身平安”,文于背部的寓意“福气上身”,文于手指上的圈纹寓意“钱财”等等。

方言文身保存了三千多年,被称海南岛黎族的“敦煌壁画”

对于黎族文身的起因,民间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有说文身是祖先传下的遗规,如果妇女在世时不文身,死后祖先鬼不认她,就会变成无家可归的野鬼。

孙绍先教授说,另有说法认为文身是黎族母系氏族社会的遗存。古代时,妇女在黎族村寨中的地位很高,女人结婚后都是居住在娘家。黎族文身是母权制的产物,它是原始宗教———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的产物。这是一种罕见的原始文化现象,三千多年来,黎族世代沿袭着祖先传下的遗规,传承着族群固有的标志。

据了解,文身含有民族标志的意义,是为了防止被掳掠、表示爱情忠贞、美丽而出现。古老的民族借着这些图式,把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理期望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用点线艺术构图刺在皮肤上,以图式的美感因素激励族人勇敢地生活。

如果向历史追溯黎族妇女文身的来历,关于黎族文身的文献记载很多。《水经注》转引晋王范所写《交广春秋》中就提到当时海南黎族“披发雕身”,宋代赵汝适在《诸蕃志》中提到“妇及笄即黥面颊”,明清时期文献中有关黎族文身的记载就更多,更为详细,有的文献中还绘有文身的图像。

这些各式精美的文身图案令人惊诧。用著名民族学家吴泽霖教授的话说:“文身是海南岛黎族的‘敦煌壁画’,世界上不知道还有哪一个民族像黎族这样保存了三千多年,至今还能找到它的遗存,实在是一个奇迹。”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黎族的家庭
下一篇:海南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