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傈僳族傈僳族人物

傈僳族名人汪忍坡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hzf 发布时间:2013-07-17

汪忍坡(1898—1965),云南维西县岩瓦洛(叶枝)乡的贫苦傈僳笔农民。他以传奇般的经历创制了傈僳族划时代的“音节文字”,充分体现出傈僳族人民的聪明智慧,成为傈僳族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

历史上傈僳族人民没有文字,而普遍使用刻木、结绳的记事方式。在汪忍波之前,也出现了由拉丁大写字母及其变体形成的语音符号和苗文字母形式的语音符号,这是外国天主教、基督教传士为传播其宗教和进行文化侵略而拟制的,虽然在一定范围内得以传播和使用,但它们带有强烈的文化奴役色彩,表达的傈僳族语音也很不准确。由于没有自己的文字,因此傈僳族人民长期以来睡于被剥削和被奴役的地位。为了改变民族的悲惨命运。汪忍波决心创制傈僳族自己的文字。据说他创字的速度非常快,仅三个月就创造了三百多个字。从1924年至1941年间共创造了1426个字,一共写成12本。这些字从1928年起流传到乡间,逐步得到推广和使用。但汪忍波想到种田人没有时间学习十几本书,就把这些字编写成一本《傈僳语文》,又称为《识字课本》,大体按音韵编排成291句顺口溜以便学习记忆和流传。为鼓励人们学习文字,汪忍波还带头使用自己创立的文字写诗歌和其它文学作品。汪忍波创制的文字是原始文字的萌芽,是个人构思的产物,加之受当时历史与环境的局限,不可能十分完善,因此决定了它的时间性和地区性。它与当时傈僳族的另外两种文字一样存在不少缺点,比如它不能正确、简明地表达语意,在书写和印刷上也很不方便,所以不能发展成为整个傈僳族人民普遍的交流工具。解放后,党和国家帮助傈僳族创制了一种能全面反映傈僳族语言的全民族文字。虽然汪忍波创造的文字存在许多缺点,但在客观上它曾极大地推动了傈僳族文化的发展。从1924年问世到建国初期,当地人民把它作为识字课本,用它记录历史,甚至普遍用于日常生产生活中。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