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哈萨克族哈萨克族文艺

哈萨克族摔跤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hzf 发布时间:2013-07-15

一种力量和技巧的较量,是深受哈萨克族人民喜爱的一种民间体育活动,开展非常广泛。一般在各项娱乐活动中,必有此项目。即使在日常生活中,遇有空闲,也会随时随地进行。所以哈萨克族男性几乎都是摔跤手,少年儿童也常以此为娱乐。

哈萨克族人过年喜欢摔跤活动。在进行摔跤时,摔足者的双腿套在各自的一个麻袋里,致使双腿没有“用武之地”,只能用来保持身体的平衡。参加比赛的选手,只能用上肢角逐,这种活动妙趣横生,引人发笑。

摔跤是哈萨克族传统体育活动项目中最普通的一种民间娱乐活动,深得哈萨克人喜爱。每逢有人举行婚礼、割礼、周年祭祀都举行摔跤活动。过去,摔跤多在部落间进行,哪个部落胜了,荣誉就属于哪个部落。得胜者有奖,奖品有驮、马等。据说,哈萨克族历史上的英雄,大多数是摔跤能手。

历史悠久

起初,摔跤嘛两人抱在一起摔就是了,谁的力气大把对方摔倒就算赢了,其实,并不是这样简单。每一个民族的摔跤都有许多有趣的习俗和详细的规则,都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并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哈萨克族的摔跤则较为独特,所以看起来尤为精彩。

哈萨克族的民间传统摔跤是一项比意志、比智慧、比力量的竞赛,其历史悠久。

在《阿勒泰文史资料汇编》中记载:在克烈部落中出现过一名了不起的摔跤手,他叫布朗拜依·阔勒汗(1757年——1820年),他是一位虎背熊腰的摔跤手,战胜过无数的对手,他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条河为“布朗拜河”(今在哈萨克斯坦境内),可见,摔跤手在哈萨克族群众心目中的位置不是一般。他们认为摔跤手是力量和智慧的化身,是民族的英雄。

其实,在哈萨克族的各个部落都出现过着名的摔跤手,他们是群众崇拜的对象,也是各部落的骄傲,并载入史册。

只要在草原上举行摔跤比赛,人们必定会从四面八方赶来观看,哈萨克族的传统摔跤活动已作为民族的体育项目延续到今天。

哈萨克族把摔跤活动称为“库勒西”,摔跤手称为“巴勒旺”,出色的摔跤手称作“推盖巴勒旺”。“推盖”是骆驼的意思,传说,过去一名摔跤手将一峰陷入泥潭的骆驼拽了出来,后来人们将力大无比的摔跤手称之为“推盖巴勒旺”,意为顶尖的摔跤手。

哈萨克族对于摔跤手是很尊重的,但不会将那些只会摔跤,不注重品德和礼貌的摔跤手称为“巴勒旺”或“推盖巴勒旺”。

传统方式

在摔跤场上有幸见到了两位“推盖巴勒旺”,一位是库里斯坦·哈阿亚,另一位是铁木尔别克·叶里麦斯。两人长得都像铁塔似的,个头都在1米8以上,走起路来,地好像都在震动。两人都在自治区、阿勒泰的比赛中多次获得过金牌,而库里斯坦·哈阿亚还曾经担任过自治区的摔跤协会的副主席、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摔跤协会的主席,如今他已退休,但“推盖巴勒旺”那种风采仍不减当年,还在培养年轻的下一代。而46岁的铁木尔别克·叶里麦斯,还是位高级摔跤教练,哈萨克族中摔跤的活跃分子,这次传统的民间摔跤比赛他就是裁判。他俩可算是名副其实的“推盖巴勒旺”了。

按哈萨克族的传统习惯,每一位摔跤手都代表一个部落或者是一个团体,观众按着部落或者是团体分别站在两侧。那摔跤手的出场可是威风,当裁判宣布摔跤开始时,只见一位穿着紫红色大衣,头戴狐狸皮帽的中年男子,骑着一匹毛皮油亮的褐色快马,背后驮着摔跤手,并扬鞭高呼历史上着名摔跤手的名字绕场一周,然后冲进了赛场。跑到赛场的一侧时,摔跤手立即下马,跪在赛场的一侧,而那位骑手则很快离开。接着,又是一位穿着黑色绣花大衣,头戴“塔和雅”(花帽)的中年骑手骑着一匹枣红马,驮着一位摔跤手,威风凛凛地绕场一周,然后来到赛场的另一侧,摔跤手下马后跪在了另一位摔跤手的对面,人们呼喊:“哈曼巴依、加纳别克”(历史上部落摔跤英雄)的名字,为他们助威,为他们鼓劲,希望他们要像历史上的英雄那样战胜对方。这种摔跤手的出场仪式与其他民族不同,具有鲜明的草原文化的特色。正式比赛还未开始,气氛已是十分热烈,令人激动。

骑马驮着摔跤手进场的两位骑手,是在部落或是单位中有名望的人,他们的服饰和马匹的选择都是有讲究的,穿上具有特色的服装,骑上好马,在众人面前显示他们的实力和必胜的信心。

哈萨克族民间传统摔跤没有服装的要求,也可以光着膀子上场,但不能系皮带,要用布带系裤,不能携带硬器,脚上过去穿软底靴,现在穿球鞋或是赤脚。腰间要绑红色或蓝色的腰带,腰带既不能绑得过紧,也不能过松,以贴身为宜,一是为了便于对方抓住,二是便于区别比赛的甲乙双方。

哈萨克族的民间传统摔跤属于民族式摔跤,设有裁判一名,但还有由部落或单位的懂规则、有威望的老人,组成的监督组织,坐在一侧评判,若裁判做出不公的裁决,他们有权提出异议,予以纠正。

比赛不按体重分等级,不受年龄限制,以擂台形式进行,只要有勇气和信心就可以上场和对方较量。较量的次数一般只限一次,一次定乾坤。但个别摔跤手提出种种理由要求再进行一次时,经裁判允许也是可以的,但没有第三次。比赛中不能抓对方的头发、耳朵和下部,不能用脚踢对方,但可以用脚绊倒对方。按规则,将对方的背部按到在地面就算赢了,不过要做到这一点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身穿一身白衣服、头戴紫红色“塔和雅”(哈萨克族花帽)的裁判铁木尔别克·叶里麦斯走到了赛场的中央,宣布比赛开始,用手示意双方选手站起来,两位选手走到一起按哈萨克族的传统的相互碰肩的礼节表示友好,然后双方弯下腰抓住对方的腰带后即开始。此时,人们的呼喊声此起彼伏,双方的观众都为自己的选手鼓劲加油。

精彩较量

上场的两位选手一位叫对山拜依,是巴勒巴格乡的选手,今年20岁,另一位是罕德尕乡的选手,名叫米莱,今年19岁。两位都是虎气十足的小伙子,一上场就急于摔倒对方,使出全身的解数又推又拉,把平时学到的本事都用上了。米莱趁虚用脚绊住对方的左脚,想迫使对方失去平衡而摔倒,但对山拜依用力将左腿伸直,双手抓住对方的腰带顺势使劲朝左边拽,瞬间,米莱右腿跪在地上,说时迟那时快,米莱很快地调整了重心,又站了起来。此时观众呼喊起来:“好样的,用力摔!”、“雄鹰飞起来!”

这两人从小就喜欢摔跤,常用抱牛犊、羊羔、拽马驹、举石头等方法锻炼自己的臂力和体力,长大后又参加了摔跤队的训练,成了草原上的一名“巴勒旺”(摔跤手)。

摔跤还在进行,人们的呼喊声一浪高过一浪,这时的阿勒泰气温只有十几度,还吹着凉风,有些寒意,但是摔跤手的额头上却滴出了汗珠,那拼命的劲儿真叫人佩服。

比赛中曾多次出现过惊险的镜头,一次,红方几乎被蓝方用力摔倒在地,但红方很快双手松开对方,用手扶地,站稳了脚跟,又重新开始和对方较量。蓝方看红方未站稳之际,想乘机冲过去把对方按到在地,但是红方躲闪块,并把蓝方的头夹住,双方相持不下,被裁判宣布暂停,重新开始。一来一往,惊险不断,人们一次一次地担惊受怕,一次次地欢欣鼓舞,其实,观众的心情要比摔跤手还要紧张,都为他们捏着一把汗。

经过十几分钟的紧张地较量,赛场上仍不见胜负,于是裁判员拉起双方的手,高高举起来,宣布平局。人们纷纷射出祝贺的眼光,向他们致意,为他们欢呼。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