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族工艺 > 工艺文化 >

侗族织绣艺术的发展与魅力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含羞草 发布时间:2011-12-09

侗族服装的重要审美价值在于服饰中的织绣工艺。侗族服饰的织绣工艺品种繁多,在衣襟、衣袖、围裙以及鞋面、背带上,从头到脚,从前到后,人们都能见到精美无比的织绣工艺。

一、侗族织绣工艺的分类及历史渊源

织绣工艺种类,花样虽繁多,但主要可分为织锦和绣锦两大类。织锦是在脚踏织布机上织成,亦称侗锦;锈锦是挑花剌绣而成,亦称侗绣。侗锦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唐宋时期,侗锦就以其花色精美而著称,被人赏识。侗族妇女按照她们本民族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和心理气理,精心地设计图案,搭配颜色,运用针法,代代相传,不断创新,编织成别具风格的侗锦。

侗锦中用黑白棉线织成的称为“素锦”;用黑白线和彩线交错织成的以及全用彩线织成的称为“彩锦”。老人死后用的寿毯或祭祀挂单,祭师披的法毯等,也属于锦类,其图案宗教崇拜色彩较浓,如龙狗,匏颈龙等,均是侗族曾经崇拜的动物,但其色彩以素锦为主,朴素大方。花带也属锦类,彩素兼有,有宽窄之分,图案有几何形、花鸟形等,精美细腻,多用作腰带、背带及其它装饰系扎之用。

侗锦的图案多为几何抽象图形,如四方形,圆形,棱形以及其它动物抽象化的图案。图案完美丰富,色调和谐,其中以黎平、三江、龙胜、通道等地侗锦为最好,黎平的“诸葛锦”清乾隆时期就很出名,邑人张应铭曾作诗先赞美说:

苎幅参文绣,花枝织朵云;

侗蛮乡椎女,亦有巧手人。

黎平最出名的地方是肇兴侗寨、尚重盖宝、九潮定八、口江银朝、永从三龙、岩洞竹坪等地侗锦最多、工艺独特,极具考察价值。

而侗绣多用于衣服的襟边、袖口以及背带、头帕、鞋子、围兜之上,图案多以花鸟、虫鱼为主,也有祥云、人物、几何图形等。而黎平、从、榕一带妇女的缠绣、圈绣,其工艺更是精湛,图案清新秀美,色彩明朗,与紫黑色衣服相配,极有生气。其中几种主要的类型有:

背带:背带心正中绣八卦状几何图案,四角以四幅直角的三角图案衬托,四边镶长方形图案,上面多绣双龙、花鸟、蝴蝶、云角等。基中最有侗族特色的是绣龙背带,如榕江乐里的绞绣背带,其背带上大部分的图案都是绣的“双龙戏珠”,华美异常。

花鞋:尖顶船形状布鞋,鞋面前半部正中绣铜线鱼眼状图案,侧面多绣双龙戏珠、鱼龙戏水等图案,整个花鞋象一艘航海的鱼状宝船。最精美的花鞋莫属黎平肇兴侗寨的姑娘踩歌堂时穿的绣花勾尖花鞋。

阑干:是侗族用来装饰侗服的饰品,它起到装饰品的作用,主要用于衣服袖口,襟边及裤脚、围兜上,有云角、方块、八角、螃蟹、蝴蝶等图案,这些花草虫鱼图案都是对称的,且极富夸张的艺术浪漫性,如螃蟹图案是一种对称的梅花状花纹,看上去既似梅花,又象螃蟹图案是一种对称的梅花状花纹,看上去既似梅花,又象螃蟹。阑干是南部侗族姑娘时常佩戴的饰品,一般妇女是不佩戴阑干的,只有尚未出嫁的姑娘穿戴用的,且用于大型的民族节日活动、出嫁、踩歌堂等。

枪药袋:正中嵌铜钱状八挂形图案,四角以三角图案衬之,袋口用丝线绣齿,以自织五彩花带系上。

纵观侗锦、侗绣工艺,确是多姿多彩、源远流长,那么侗族织锈工艺到底源于哪个朝代呢,虽然目前还未有定论,但侗绵侗绣确是在很早以前就出名了。清代文学家吴敬梓所著《儒林外史》里,在以镇远为背景的四十二、四十三两回中,对镇远的“苗绵侗绣”备加先赞赏,当时的一些地方官还以此作为贵重礼品馈赠亲友。在侗族居住的地方,地方史志也对侗绣有过记载,如《柳州府志》说侗族“卉衣鸟语”,《镇远府志》道:“女则自织自染,袖以彩绘绣”。而在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记载,当时黎平府属于“侗人”,“女人之衣,长裤短裙……剌绣杂文如绶,胸前又加绣布一方……织花细如锦”,到清代,侗族妇女自纺自织自染的“侗锦”、“侗布”已闻名于世。康熙年间,胡奉衡的《黎平竹技词》就是“峒锦矜夸产古州”,“松火夜偕诸女伴,纺成峒布纳官租”之句。嘉庆李宗《黔记》也说:“黎平府属滴洞编织的‘洞锦’系以五色绒为之,亦有花木禽兽各样,精者甲分郡,冻这水不败,败之油不污”,可见侗族民间织绣工艺在唐宋时代就已有名气,至明清就非比一般了。

二、侗族织绣工艺中几何图形的来源

从侗族织绣工艺中,我们可以看出各种侗锦、侗绣作品里的图案都比固定。在织、绣时,只能依布纹而行,按照布纹路的走向,穿针引线,所以图案条纹大多是真线,成几何图形,有人纹、鸟纹、鱼纹、云纹、雷纹、水波纹、回纹、羽状纹以及一切自然形状。长期以来,这些几何纹为主的固定图案,从上一代人那里,世代传承,一代代传下来。由于这种传承性,很少有人作改动,人们只是在原有基础上更加精益求精,使侗族织绣艺术更加完美。正是这些千年不变的图案和花纹,使得侗锦、侗绣显得古老而神秘。

这种几何纹图案的渊源,可追溯到百越新石器时代晚期到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文化遗存——几何形印纹陶上,经史学家及考古学家证实,几何形印纹陶是百越族群所创造的一种民族文化。从这些在江南地区出土的几何形印纹陶的装饰花纹上,可以看到它们之间的继承和发展关系。在几何形印陶上,“一些是仿竹、麻、席一类编织的图案。如席纹、方格纹、棱形纹、重棱形纹、米波纹、云纹、雷纹、圆点纹、叶脉纹、山形纹和动植物图象等;有的则明显打上带有种种荒诞、神秘和恐怖的色彩,如变体兽面纹和龙纹”。

由此可见,侗族织绣工艺的几何形图案与几何形印纹陶上的几何图形一脉相承,侗锦铜绣上的几何纹就是继承和发展的几何印纹陶的花纹装饰图案,并不断提高完善,从图形到构图方法,图象组合等都有了进步。侗族织绣工艺上的几何纺线条纤细流畅,组合图案镇密完整,构图繁复多变,几何纹和各种图案结合,二方、四方连续的构图方法运用自如,使几何纹的创作在织绣品上达到高度民族化、图案化的水平,表现了侗族高超的智慧和审美创造力。

三、侗族织绣工艺的实用性

侗族妇女在织布机上织出布匹制衣裳,并用她们高超的技艺在细小的布纹上刺上刺绣,然后把这些织绣口用来装饰围腰、袖口和背带,所以织绣既在于实用,用于各种生活用品,同时,图案别致、工艺精良的侗锦、侗绣也美化了生活,它展示了侗族妇女的创造才能和艺术才华。因此在侗族地区,侗族男子择偶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姑娘在刺绣、染布和纺织方面的熟练技能。所以侗族女子常将自己心爱的侗帕、腰带或鞋垫赠送给情人,姑娘也常常耗费数年时间的艰苦劳动备下一套或多套显示自己才能的服装,在节日里穿上充分展示以便能找到一位如意郎君。由于织绣技术与姑娘的出嫁机遇连在一起,织绣品是一种重要的爱情信物,因此那些古老的纺织工艺、风格和花纹也得以代代流传下来。

在宗尚礼义热情好客的侗族生活中,侗锦、侗绣还是赠送客人或亲友互赠的重要礼品。姑娘出嫁时,母亲要拿自己的侗锦侗绣送女儿,姑娘的同伴也要拿自己最好的织绣品赠给她,同样,新娘也是以自己最好的侗锦、侗绣回赠女伴。待姑娘生下小孩打“三朝”时,做外婆的要送上最精美的绣龙背带和各式绣花童帽。而在侗族的祭祀活动中,侗族织绣品以充当敬神敬祖的祭祀品,如祭“萨”,祭土地、祭土地、祭桥、祭井、祭树、祭灶、祭祖宗等等,必须得有自防自织的一段侗布,或一方侗锦,或一张侗绣,或参加祭祀者身着侗族盛装。所以侗族织绣工艺就是如此来源于生活,又被广泛地运用生活和美化生活。

四、侗族织绣工艺的艺术性

在侗锦、侗绣中,我们常常能见到一些既象“写实”又非“写实”的图案。例如龙是侗族服饰里的一个重要形象,在衣襟、围腰、背带、花鞋上都可见到,但上面的形象既龙又非龙,具有很浪漫的艺术效果;而“阑干”上所绣的蝴蝶图案,看上去既象蝴蝶,又象云角;花形般的鸟,鸟形般的花;经及蝴蝶的翅膀长在鸟身上,老虎身上有鱼鳞等等。可知这是经过想象和变形夸张了的图案,其想象完全来自侗家人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不受任何羁绊,舍去对于对象表面细节的写实表现,而是捕捉其本质的内在的美加以体现,达到了神形兼备的效果,从而使织绣工艺既有韵味,又有民族情趣,这是侗绣和其它刺绣品种的最大不同点,它充分显示了侗族妇女的审美想象力。

五、侗族织绣工艺中的神崇拜意蕴

从侗施的织绣品中,也体现出侗族的多神崇拜。在侗族人心目中,万物有灵,他们认为无论是龙凤花鸟,山河流,古树巨石,桥梁水井等等,都能驱邪除害,都是崇拜对象。于是穿上附有这些图案的衣服,以祈求平安无灾,得到神灵的保佑。于是在铜锦、侗绣中出现了蛇图腾崇拜的图纹;雷神崇拜的雷纹;河神崇拜的水波纹;鱼图腾崇拜的鱼的抽象图案;对蜘蛛崇拜的蜘蛛图案。还有许多织锦中手牵手的人物花边图案,正是侗族祭祖母“萨岁”

六、侗族织绣工艺所体现的民族性格和审美意识

侗锦、侗绣是侗族服饰区别于其它民族服饰的一个主要内容。侗族妇女的服装有“无衣不花的,无花不绣”之说。不同的民族和国家,他们不同的服饰能体现得出他们各自不同的社会生活、民族心理特征,而作为虽有细微差异但整体风格基本一致的侗族服饰也同样如此。因此作为侗族服饰风格特征具体体现的织绣工艺,更是集中反映了整个侗民族的生活、心理、性格及民族审美意识。

首先,从整体结构上看,侗族织绣工艺极其精致,技术精湛,讲究图案的整体完美性。在技法上尤其擅长于通过线条的工整、细密、刚柔、曲直、缓急、表现出表体的结构美。一张布带上有时往往织绣上复杂的图案,其图案线条几乎将底全部覆盖;在时甚至在一寸布之上刺上七、八十针,这只有在大量闲暇时间的农耕民族中才可能有如此的精力与时间。同时,侗锦、侗绣的构图也非常细密严谨,主体突出,层次分明又很和谐。例如,侗族妇女用以背小孩的背带,背带中心所绣的花纹,一般以龙、花、鸟等物象或人物图形,这种完整和谐的整体图案,它正是侗民族古朴的群众意识的反映。也正由于侗民族具有这种古存放的群体意识,所以在侗民族中产生要求集体高度配合演唱的多声部“大歌”。

其次,侗族织绣工艺在色彩的运用上,虽然因地域不同而存在的差异,同时不同类型的织绣品对色彩要也不同。但多用单纯色,且偏于原色和重色。例如侗锦以及各种各样的花带子,多用黑色的单色棉线织成;帕子这类的刺绣品,一般也是以白布作底,用黑线或蓝线挑花刺绣而成。这些黑白色彩的织绣品,风格古朴而典雅。而背带、围腰、挎包、童帽等侗绣作品,则多以黑色绒布或侗丰作底,用各种色彩鲜艳的丝线绣成,色彩多用红绿等颜色,且以粉红色和绿色为主,对比极其鲜明。由于侗乡山前屋后,到处都生长着桃花、杏花、樱桃花等粉红色的花朵,所以侗族妇女就选择生活中他们所常见而喜爱的粉红色作为她们艺术创作的主调色彩,在侗锦侗绣中,甚至连太阳、龙、鱼、石榴等也是粉红色的。另外由于侗家人都生活在依山傍水的地带,触目间皆为绿水青山,所以绿色也为侗家人所偏爱。粉红色属暖色;而绿色象征着蓬勃旺盛的生自学成才力,同时也衬托了织绣品中的红花。正由于侗民族温纯而善良,因此在他们中间产生的织绣工艺,才体现出侗家人和平、淳朴、热情、友好的性格特征,寄寓着他们美好的希望,同时,也只有侗锦、侗绣中这种古朴、纤细、和谐的美好,才充分体现出整个侗民族的心理素质和审美倾向。

下一篇:苗族锡绣工艺